安龙县龙广镇纳桃村是一个典型的布依村寨,也是全国文明村寨。今天,我们一起走进村子,去体验和感受这里的“新面貌、新气象、新生活”。
在纳桃村史馆,记者看到,鱼箩、草凳等生活用品,月琴、钹等布依乐器应有尽有。这些烙有时代印记的老物件,就像一部时光剪影机,叙述着纳桃村的变迁。
该村史馆既是体现布依族特色、充满浓厚民族韵味的“乡愁”,也是纳桃村对外宣传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。
今年已经85岁的村民王仲贤,从小受到布依文化的熏陶,退休后仍然不愿闲下来,在村里组建了老年乐队,致力于整理和保护布依民族民间曲艺。
王仲贤告诉记者:“空气环境很好,谁不夸俺的家乡好,比城市都还好,老百姓与老百姓之间的和谐交流也好。大家唠唠家常、摆摆家事,喜笑颜开,有事情的话,一家有事百家忧,个个都来,挑的挑、扛的扛,互相帮助,充满了团结互助、和谐的景象。”
龙广镇纳桃村辖14个村民组,南昆铁路、东峰林大道、龙万公路穿村而过,土地、水资源丰富,产业优势日益凸显,群众生活节节攀高。村民王仲贤说:“家家户户建起了平房,都是形式多样、丰富多彩的庭院,并且家家户户都有洗衣机、电冰箱等家用电器,样样俱全,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。”
采访中,记者了解到,以前,纳桃村设施建设滞后、缺乏支柱产业。“纳桃小伙多是多,良田都在山坡脚;便当一喝人越多,人懒好玩光棍多。”这首布依山歌唱出了纳桃昔日的真实写照。采访中,纳桃村党总支副书记王启荣告诉记者,纳桃村以前被外人评价为“三多”,“懒汉多、酒鬼多、光棍多”,在国家的政策帮扶下,结合自身的发展,纳桃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现在变成了“三新”,“新面貌、新气象、新生活”,现在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.5万元左右。
抓住产业兴旺这个“牛鼻子”,纳桃村立足市场,在产业布局、利益联结、产销对接等方面下功夫,通过引进龙头企业,建设种植基地,发展培育花卉、蔬菜等特色产业,使“田头有活干、村里有班上、门口有钱赚”变成了现实。“产业主要是以种养殖为主,种植油菜、生姜有100多亩,蔬菜有200多亩,冬季种植的洋葱有320亩左右,辖区内有双胞胎饲料厂、驾校、义林菌厂等8家企业。农家乐目前有5家,做得比较好的有老许馆、柴火鸡,还有今年新建的田野小院。”纳桃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王路波说道。
传统饮食在纳桃村十分丰富,有村民自酿的土酒,也有布依狗肉、五色糯米饭等等,逢年过节或招待宾客,尤为丰盛。
来到村民王家武经营的农家乐,柴火土鸡、柴火猪蹄、花米饭等菜肴各具特色,原生态的美味吸引了不少食客。王家武高兴地说:“纳桃布依柴火鸡已经开了10年,我们主要做柴火鸡、五色花糯米饭、糍粑,每个月的收入在1万元左右。”
纳桃村布依族人口占90%以上,民风醇厚,每年农历六月初六,村民要制作“五色糯米饭”、打糍粑等,热闹过节。宾客至,再以自酿土酒招待,并即席送上布依山歌,浓浓的热情扑面而来。
在纳桃村,尊老、爱老、敬老之风浓郁。每年的“九月九”重阳节,村里都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,为获得“敬老模范家庭”“好公公好婆婆模范户”称号的村民颁发奖牌,弘扬孝老敬亲传统美德。
“'九九重阳节'活动已经搞了好多年,大家到这里欢聚一下,每年的'九九重阳节'大家都过得很愉快,老人们都很开心。”纳桃村村民王永政说。
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,纳桃村先后荣获“全国文明村”、“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”等荣誉称号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
备案:黔ICP备17012202号-1 网站标识码:5223280001 贵公网安备 52232802000102号